研究發表與學術交流
華仔於會中發表**「The Matchup of Online Rankings and Star Ratings: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Review Volume」,探討線上產品排名與星等評價的搭配關係**,以及評論數量對消費者決策的影響。該研究引起眾多學者關注,不少與會者對其實驗設計與數據分析方法提出問題與建議,展現出該議題在消費者行為領域的重要性。

張榮華教授研究分享與交流
此外,在交流過程中,來自Bar Ilan 大學的 Perez 教授分享如何與企業合作,透過實驗設計收集實際消費者的點擊率與購買行為數據,展現國際學者對研究應用的高度投入。Montpellier 商學院的 Celhay 教授則探討語言與品牌字體對消費者認知的影響,點出文化背景在品牌設計中的關鍵作用。
在與來自 Rutgers 大學的 Kim 教授交流時,雙方發現研究議題高度相似,皆關注消費者對排名與星等不一致的反應,並提出「Rating Paradox」與「Ratings Backfire」等新概念,這為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更多啟發。此外,Warwick 大學的 Jia 教授透過動物品牌標誌的研究,發現消費者會將肉食性動物(獅子、老鷹)聯想為奢侈品牌,展現消費者心理學的深度與趣味性。
塞納河郵輪晚宴 促進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
ACR 研討會的最後一天,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塞納河郵輪晚宴,讓學者們在欣賞巴黎美景的同時,進一步交流學術想法與研究方向。這場晚宴打破傳統學術會議的嚴肅氛圍,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得以在輕鬆的環境中彼此認識,建立跨國學術合作與研究夥伴關係。
娜娜表示,這樣的安排讓學者們不僅是做研究,更能享受學術生活,難怪 ACR 每年吸引上萬名學者參與。這種學術與人文並重的會議形式,確實值得台灣學界借鏡,未來若要舉辦國際研討會,也應思考如何營造更具互動性的學術環境。

ACR晚宴在塞納河郵輪舉行,持續促進學者交流機會與感情。
參會心得:拓展國際視野,強化學術連結
此次 ACR 研討會之行,不僅讓華仔與娜娜向國際學界展示台灣學者的研究成果,也讓他們對於消費者行為、數據分析、AI 行銷應用等前沿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。透過與來自美國、歐洲、日本、香港教書的學者交流,也拓展了未來可能的學術合作機會。華仔指出,在交流過程中,發現許多學者已將AI、聊天機器人、數據科學等技術納入消費者行為研究,顯示這些議題將是未來行銷研究的核心趨勢。而來自加拿大 Manitoba 大學的萬芳教授,更在晚宴中與我們交流,其風趣幽默的方式分享其學術生涯,展現一流學者的多元風貌,更是值得我們學習。此外,在旅途中也遇到來至台灣的好朋友,除了處近國外連結,也培養台灣學者的感情。

台灣/美國/日本/香港教書學者合照
感謝國科會支持,推動台灣學術國際化
本次 ACR 研討會之行,獲得國科會研究經費補助,讓台灣學者能夠站上國際學術舞台,與全球頂尖學者交流最新的研究趨勢與發展方向。除了研討會之外,教授們也參訪巴黎當地博物館,觀察 AI 在博物館導覽與消費者行為分析的應用,這些寶貴的經驗將轉化為未來課堂教材的一部分。
張榮華與王珊彗教授皆表示,這次巴黎 ACR 之行收穫豐富,無論是在研究靈感、學術交流、國際合作,甚至是學術生活體驗方面,都帶來極大的啟發。期待未來能將更多國際經驗帶回台灣,推動台灣學術研究與世界接軌,並鼓勵更多年輕學者勇敢踏上國際舞台。